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舒城體育中心廣場,百余位愛好健身舞運動的居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上演一場酣暢淋漓、激情四射的線上線下同步舞蹈大戲。她們身著統一的舞服,邁著整齊的步伐,優美的舞姿和震撼的場面讓過往行人駐足欣賞。這是舒城縣健身健美協會組織的健身群眾每天必修課,像這樣由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指導、組織的群眾性健身活動在龍舒大地隨處可見。
近年來,舒城縣以滿足群眾多元化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健全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建設,建立起門類齊全、覆蓋城鄉、管理規范、運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在為百姓送去科學的、個性化的健身指導服務的同時,持續掀起群眾健身熱潮。
抓關鍵重點,注重體育單項協會建設
“現在群眾健身要講究質量,不能搞“散打”式,我們的深切體會就是要有組織有目標,注重體育單項協會建設正是解決了這個問題。”該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分管領導這樣說。為了激勵協會建設,該縣規定,每成立一個協會,給予3萬元資金補助,每個單項體育協會在體育中心內辦公室統一掛牌。平時實行一事一議,譬如,參加培訓,或參加體育主管部門主辦的比賽活動,都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舉辦公益培訓給予每人次活動經費補助。當協會遇到困難,體育中心和體育總會積極幫助解決,今年,縣橋牌協會活動場所不足,體育中心及時騰出房間并進行維修。對單項體育協會每年實行兩次考核,根據考核結果,以獎代補,對不稱職的協會牽頭人,及時物色調整。同時,財政上每年拿出一定資金支持。近三年來,給予協會支持資金達200余萬元。截止目前,縣成立體育總會,各鄉鎮依托社事中心組織開展活動,全縣已成立各類體育單項協會33個,“體育單項協會成為了群眾科學健身活動的宣傳者、示范者、參與者、引領者、組織者”。
實行“四有四落實”制度,加強單項體育協會管理
組織成立后,加強管理是關鍵。2022年,出臺《舒城縣單項體育協會考評實施方案》,該方案分五大項25小項,實行量化考評,把協會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細化,以開展活動推廣項目為重點,予以確定分值。要求各單項體育協會實行“四有四落實”制度,即有組織、有制度、有活動、有考評,辦公地點落實、計劃總結落實、活動經費落實、指導評估落實。方案規定,每個協會每年至少開展4項以上有規模的賽事活動,要求各協會常態化開展培訓、志愿服務,以及健身指導服務。體育中心群體股,根據各協會計劃,拿出體育總會活動方案,確定活動時間、地點、責任人。近兩年來,全縣舉辦鄉村(社區)運動會50余場,參加人數近20000人,五顯鎮舉辦鄉村半程馬拉松賽,舉辦籃球邀請賽。棠樹鄉連續四年舉辦鄉村籃球賽,曉天鎮連續三年舉辦“川藏線”汽車越野賽和河道穿越賽,舒茶鎮舉辦汽車越野年貨節,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每年開展群眾賽事活動超過150場,全縣參加體育鍛煉人數超46%。
常態化開展“五進”活動 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百米”
2023年成立了縣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群眾健身活動的組織者、體育場地設施的維護者,被稱為“老百姓的體育教師”。
近年來,為了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百米”,舒城縣積極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履職服務和常態化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五進”(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等基層單位)工作,構建了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群眾體育組織網絡,現有三級及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2248人,每千名體育鍛煉者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3.2人。
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宣傳引導下,全縣140個晨晚鍛練點每天有近6萬名健身愛好者積極參與健身鍛煉,成了“活力舒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與此同時,每年還通過國民體質監測、科學健身大講堂向大眾宣傳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專家們和基層群眾面對面,不僅普及健身知識,還會手把手指導群眾提升運動技能。
“我們通過‘四有四落實’制度的實行和開展常態化的‘五進’工作,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引導群眾逐步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舒城縣體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群眾需要的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將繼續健全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推動基層體育運動蓬勃發展,推動在鄉村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體育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