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春正好,“新”潮澎湃南太湖。
4月26日至28日,長三角主流媒體看南太湖新區大型攝影采訪活動在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區舉行。來自新華社、中國日報、浙江日報、人民網、澎湃新聞、揚子晚報、合肥日報等40余家長三角主流媒體攝影記者齊聚南太湖畔,用鏡頭聚焦新區向“新”而行的澎湃動能、向美而生的幸福畫卷,用光影呈現新區五年來的精彩蝶變。
向“新”而行,激發澎湃新動能
從半導體到人工智能,再到民營航天的一次次叩問蒼穹……一批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未來產業正在南太湖新區快速崛起。
作為浙江省大灣區建設首批成立的四大新區之一,5年來,新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設好”的殷殷囑托,充分發揮區位生態優勢,全力向打造“千億級規模、百億級稅收”高能級戰略平臺邁進,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聚鏈成“勢”,數字經濟賦能傳統制造業“煥新”,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搶灘布局……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南太湖新區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通過招引培育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及企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在一條條新賽道上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電子科大長三角研究院(湖州)是南太湖新區重點培養的集科技研發、人才引育、企業孵化、產業服務的新型研發機構。定點跟隨、自主降落、環繞跟蹤……走進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集群機器人自主導航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正在測試中。據悉,這支“90后”的青年科研團隊,實現了車載無人機在動態平臺上隨飛隨落,這在業內尚屬首次。項目帶頭人曹燕軍介紹,目前,科研團隊已成功試驗多架無人機編隊跟車飛行,并完成穿環、過障礙等高難度動作,逐步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在新區,不斷通過“產學研”融合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生長。據統計,浙大湖州研究院現有近500名科研人員、25個科研團隊,已成功孵化38家科技企業。
從實驗室研發到產業化,這片熱土不斷創造出驚喜。人類歷史上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就在藍箭航天湖州基地完成發動機制造與總裝;填補國內乘用車電控懸架系統技術空白,打破國外壟斷,是浙江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以為豪的“戰績”;打造國內最大的軸承配件、重大裝備部件制造產業基地,這是浙江辛子精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藍圖。
“我們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構建以新能源、光電通信及半導體、生命健康三大現代綠色主導產業,以新質生產力帶動新區蓬勃發展。”南太湖新區相關負責人稱,作為全省首批高能級戰略平臺培育名單,目前新區新能源產業已進全省第二批“415X新星”產業集群,湖州市半導體產業園加快建設,芯片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初步形成,生命健康產業則集聚了特瑞思藥業、協和華東干細胞等40多家高新企業。
向融而興,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位于南太湖新區的邱城是湖州歷史上第一座古城,也是湖州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古跡之一。歷經修葺,邱城遺址公園如今綠樹成蔭,山間竹林環繞,木棧婉蜒,其中一片廣茶園,相傳是為唐代的溫山御荈茶園。
在其中,一場別致的茶會正在舉行。茶客們圍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桌旁,輕斟慢飲,品茗論道。茶香裊裊,沁人心脾,伴隨著寧靜而雅致的氛圍,茶客們時而舉杯相敬,時而低語交流,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和諧。
登臨吳亭、越臺,茶竹園、古窯址及趙孟箱與管道升雕塑等景觀盡收眼底。遠眺南太湖,在湖光山色中體驗到的是傳承千年的古韻魅力。
眼下,南太湖畔處處生機盎然,風景如畫。黃昏時分,數十公里的濱湖大道亮起來,如長龍蜿蜒,貫通整條湖岸線。月亮酒店、漁人碼頭……一路駛過,流光溢彩,碧波蕩漾。
當天,在月亮廣場上,浙江省第五屆生態運動會熱鬧舉行,親子嘉年華、水上運動賽、拔河賽、健美健體賽等項目,吸引了2500余名市民和專業運動員前來參加,無不讓人感受到濱湖文旅的活力四射。
與古為新的南太湖,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繪就出一幅“詩和遠方”的新畫卷。2023年新區接待游客971.8萬人次,旅游收入112.73億元,同比增速均為8.46%。
長田漾濕地景區是世界旅游組織認定為環太湖地區最具開發潛力和旅游吸引力的濕地資源之一。位于濕地公園內的湖州首個沉浸式古風生態游樂園——“長田樂游苑”今年剛開園,就成為新區文旅新IP。當天,長田樂游苑以“名仕下江南”為引,“趙孟頫”帶領游客穿越千年文脈,禮遇古韻湖山,樂吟清遠長田。在這里,游客們可以體驗不同的茶飲空間和國風美陳裝置,盡享江南水鄉的恬淡與美好,也能參與花漾市集、長田鹿苑、漢服體驗、花漾研學等活動,感受宋韻文化的熏陶。傍晚時分,水上湖劇、溪山獨奏、非遺打鐵花、火流星等特色表演輪番上演,將古樸技藝與現代文旅完美融合,別有一番滋味。與此同時,“江南第一仕女團”也在園區內,不斷與游客進行簪花互動。
同樣帶給游客“穿越時空”體驗的還有濕地公園旁的湖州影視城。其前身是一家廢棄的造紙廠廠房。2014年,影視城啟動建設,在保留了老廠房的整體框架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全方位還原了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外灘的景觀,《建軍大業》《樓外樓》《那年花開月正圓》等熱門影視作品曾在此取景。如今,影視城已成為長三角熱門的影視拍攝、觀光旅游、文化娛樂、休閑度假等功能的綜合旅游景區。
一直以來,南太湖都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吸引著長三角各地的游客。自在春天·花韻詩意踏青季、燃在夏日·運動潮流暢享季、悅在秋韻·樂享豐收體驗季以及祈在隆冬·暖冬民俗歡樂季,游客們在不同季節都能在南太湖新區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旅體驗。而圍繞打造山水人文會客廳和文旅融合未來城的目標,包括濕地文化廣場、機器人探索中心、太湖左岸逐浪文化街區、風帆酒店等在內的多個重點文旅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據悉,今年一季度以來,南太湖新區文旅項目投資已達到11.9億元。
向美而生,未來社區托起幸福新生活
未來社區是“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最基本單元。當天,媒體記者們走進南太湖未來城、鳳凰二社區未來社區、桃源未來社區,用鏡頭探尋“幸福”的多種答案。
走進南太湖未來城,夢幻3D影像、互動飛屏系統、數字魔鏡墻等新技術,帶你沉浸式了解未來城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南太湖未來城是南太湖新區建設的啟動區,也是提升中心城市能級的核心區和主平臺,其規劃總面積23.3平方公,包括南太湖CBD、總部經濟園、綠色金融港等平臺,不僅引領湖州未來發展,也是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創、宜活”的濱湖新城的新平臺。在這里,各類智慧化的應用場景,能讓你清晰觸摸到未來的模樣。
整潔的房屋四周綠樹成蔭,社區的鄰里市集上,各種手工藝產品琳瑯滿目,社區功能室里,老師正在耐心地教授學員們湖劇的唱腔和身段。在社區咖啡角,居民們悠閑地品著咖啡,聊著家常,享受著悠閑的午后時光。走進鳳凰未來社區,恰逢社區里正在舉辦鄰里節。誰能想到,眼前這個高顏值的未來社區,兩年前還是一個老舊小區。作為省級第四批未來社區創建項目,鳳凰未來社區其以老舊小區改造和數字化管理為契機,充分挖掘存量空間,改造停車位約1000個,綠化面積54000多平方米,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感極大提升。社區圍繞“一老一小”,不斷提升社區公園、健康小屋、社區食堂、健康步道等,同時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居民在社區咖啡館三兩聊天,孩子們則圍坐在小劇場,一幅幅生動的幸福生活場景,不時映入眼簾。以人為本,無疑為這座“幸福標桿”城市增添了溫暖的底色。
如果鳳凰社區是老小區的“涅槃”,那桃源社區就是向美而生的新生活“縮影”。桃源未來社區以健康、數字、善治為特色亮點的全齡復合樂活新城,采用“一院、一中心、多驛站”的健康服務構架,實現了生態、生產、生活同頻共振。
是浙江未來社區建設中為數不多的能打通居家、社區、醫院健康數據閉環的實踐案例。
當天,桃園社區原正在舉行迎五一·全家樂社區聯歡活動。現場,太湖椿長者與志愿者共同獻上了精彩的文藝表演,舞蹈、器樂、聲樂和朗誦輪番上演,氣氛熱烈。健康驛站里,自助檢測和醫生義診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親子書畫活動區,老少共同揮毫潑墨,創作迎五一主題作品。鑫頤學院內,舞蹈室、棋牌室、KTV等設施一應俱全。
在桃源社區,只要打開鑫鄰里云平臺,社區、生活、醫養、教育、俱樂部等板塊清晰呈現。孩子放學后沒人接,線上就能預約社區的“四點半課堂”;生病了,居民可以通過云平臺實現就近醫院的預約、導診;通過云平臺還能實現健康評估,納入健康檔案。今年,云平臺再次升級,居民參加慈善服務、社群活動等都能享受到積分商城兌換的福利。通過智慧互聯,穩穩地托起了居民們美好幸福新生活。
圍繞“品質新湖州”“幸福新湖州”建設,新區全力推進未來社區建設、城市有機更新等工作。截至去年底,新區順利完成19個老舊小區,打造“口袋公園”5座,改造城市橋下空間3座,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客廳9處,同時,順利完成金田未來社區場景打造,健康城風貌區已經通過省級驗收,群眾的幸福新生活在新區正持續“點燃”。